在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诗篇《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句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长征途中自然环境的险峻与壮阔,还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力。
首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五岭”和“乌蒙”本是高大的山脉,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却仿佛变成了起伏的波浪和滚动的泥丸。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山势的雄伟,更表现出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畏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无数高山大川,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红军面前不过是“细浪”与“泥丸”,展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
其次,这句诗还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巨大的山岭与渺小的浪花、泥丸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多样性,又暗示了人类意志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思想,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此外,“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还蕴含着象征的意义。这里的“五岭”和“乌蒙”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地理名称,更是象征着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而“细浪”和“泥丸”则象征着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藐视和征服。这种象征意义使得诗句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一首赞颂长征的伟大史诗,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