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作法自毙的典故?

2025-06-03 00:22:06

问题描述:

作法自毙的典故?,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3 00:22:06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成语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的由来。它讲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道理:自己制定的规则往往也会成为自己的枷锁。

据说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比如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耕战等。这些政策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他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和困难。

有一次,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商鞅决定立一根木头于南门,并宣布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起初人们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没有人敢尝试。后来有人鼓起勇气搬动了木头,果然得到了赏赐。这样一来,大家才开始信服法令的严肃性。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商鞅的地位逐渐稳固后,他却开始滥用权力,甚至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例如,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压制异己势力。最终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最终被政敌所害。而那些曾经支持并受益于他变法的人们,也因为他的专横跋扈而纷纷离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初心,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迷失方向。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那么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落得个“作法自毙”的下场。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还能从中汲取教训,明白为人处世应当始终保持正直与谦逊的态度,切勿因一时得失而丧失本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