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解析:
首句“三万里河东入海”,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向东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土地;“东入海”则隐喻着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汇聚于一统的大业之中。次句“五千仞岳上摩天”,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了巍峨的华山直插云霄的雄伟姿态,“五千仞”突出山势的高峻,“上摩天”则强调其气势磅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宏大描写,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第三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将视角转向百姓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遗民”指的是沦陷区的汉族民众,在金兵统治下饱受苦难,他们的眼泪已经流干,生活困苦不堪。“胡尘”不仅指代异族入侵者的铁蹄践踏,更象征着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一句“南望王师又一年”,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期盼——他遥望着南方,期望南宋朝廷能够早日派遣大军北伐,解救中原父老于水火之中。然而,年复一年,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这令诗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翻译:
黄河滔滔向东流入大海,
五岳高峰直插云霄摩天际。
沦陷区的百姓泪水早已流干,
向南眺望渴望王师救援已过一年。
整首诗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情景交融,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贯穿全篇,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