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旅行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扬州在古代有着许多别称,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扬州的文化底蕴,也记录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广陵”是扬州最古老的名称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左传》记载,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在此地开凿运河,筑城设防,称其为“邗”。后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将此地称为“广陵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汉代。
到了隋唐时期,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繁荣昌盛,声名远播。此时的扬州被称为“维扬”,这个称呼来源于《尚书·禹贡》中提到的“淮海惟扬”,意指扬州位于淮河与大海之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杜牧的一首《泊秦淮》更是让“维扬”这个名字深入人心:“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宋代以后,扬州又有了“芜城”的别称。这源于南朝宋时鲍照所作《芜城赋》,他以悲凉的笔触描绘了当时扬州荒废的景象,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之情。尽管如此,“芜城”更多时候还是象征着扬州历经沧桑后的重生与活力。
此外,扬州还被赋予了“竹西佳处”、“瘦西湖”等诗意盎然的美名。前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者则因清代诗人汪沆的一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而得名。
综上所述,扬州的古称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识,更是这座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一段记忆,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扬州始终以其独有的风采屹立于中华大地之上,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