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处理党内关系要实行() 的原则】在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正确处理党内关系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的党内关系处理原则,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其中,“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原则,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于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建设中。它强调在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时,应以团结为出发点,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新的团结,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原则内涵解析
项目 | 内容说明 |
团结 | 强调党内成员之间应保持高度的团结,共同维护党的整体利益和政治方向。 |
批评 | 在团结的基础上,开展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问题、纠正错误。 |
团结 | 通过批评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协调,实现更高层次的团结。 |
该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注重了灵活性,是党内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
二、实践意义
1. 促进党内和谐
在实际工作中,干部之间难免存在意见分歧或工作摩擦,但只要坚持以“团结—批评—团结”为指导,就能有效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 提升干部素质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有助于干部正视自身不足,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维护党的纪律和权威
在处理党内关系时,不搞无原则的团结,也不搞个人主义的批评,而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利于维护党的纪律性和组织的凝聚力。
三、落实路径
方面 | 具体措施 |
思想教育 | 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
制度保障 | 健全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 |
监督考核 | 将党内关系处理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
文化建设 |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倡导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良好风气。 |
四、总结
“团结—批评—团结”不仅是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原则,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这一原则,做到在团结中凝聚力量,在批评中提升自我,在团结中实现更大的进步。
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确保党内关系健康有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