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到底读chang还是shang】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字音的正确读法常常是学习者容易混淆的地方。其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字,就引发了广泛讨论:到底是读“cháng”还是“shāng”?本文将从字义、出处和现代读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字义解析
“裳”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基本含义:
1. 指下衣:即古代穿在下身的衣服,如《诗经·邶风·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这里的“裳”就是指下衣。
2. 通“常”:在某些古文中,“裳”也通“常”,意为“经常、常常”。但这种用法较为少见。
在“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根据上下文语境,“裳”更可能是指“下衣”,而非“常”。
二、出处与用法
该句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篇中的一段话:“巴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原意是形容三峡地区猿猴的叫声凄凉,让人落泪,甚至泪水浸湿了下衣。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里的“裳”应理解为“下衣”,而不是“常”的意思。
三、现代读音标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裳”在单独使用时读作“cháng”,如“衣裳”;但在一些特定词汇或古文语境中,如“罗裳”、“霓裳”等,有时也读作“shāng”。
不过,在“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具体语境中,多数学者和语文教材倾向于将其读作“cháng”,因为“裳”在此处是“下衣”的意思,而“cháng”是其本义读音。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字义 | 指下衣(常见)或通“常”(较少见) |
出处 | 《世说新语·黜免》:“猿鸣三声泪沾裳” |
古文语境 | “裳”指下衣,与“泪沾”搭配合理 |
现代读音 | 一般读“cháng”,在特定词汇中可读“shāng” |
推荐读音 | cháng(符合语义和习惯) |
五、结论
综上所述,“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应读作 cháng,而非 shāng。这一读音既符合古文语义,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读音规范。在教学和阅读中,建议以“cháng”为准,避免因误读影响对诗句意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