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裙荆钗是什么意思】“布裙荆钗”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女子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常用于赞美女性的朴素、勤劳和节俭。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女子的穿着打扮,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一、
“布裙荆钗”字面意思是“粗布裙子、荆条发钗”,是古代贫苦女子的典型装束。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对女子品德的赞美,表示其生活简朴、不慕荣华,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布裙荆钗”常用于描写贤妻良母的形象,或表达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扮,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品格的体现。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布裙荆钗 |
拼音 | bù qún jīng chāi |
出处 | 《后汉书·梁鸿传》等古籍中有所提及 |
字面意思 | 粗布做的裙子,荆条编的发钗 |
引申含义 | 形容女子生活简朴、不慕奢华 |
使用场景 | 赞美女性的品德、描写古代妇女形象 |
文化内涵 | 体现节俭、勤劳、朴实的美德 |
近义词 | 布衣蔬食、安贫乐道 |
反义词 | 金枝玉叶、锦衣玉食 |
三、延伸理解
“布裙荆钗”不仅是对服饰的描述,更是对人格的一种象征。在古代社会,女子的穿着往往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而“布裙荆钗”则代表了最底层的女性生活状态,但也正是这种朴素,使得她们更容易获得尊重和敬仰。
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虽然不再常用,但其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节俭、自立、不慕虚荣——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布裙荆钗”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品德的重视,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