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哪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常被用来强调个人修养与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将从出处、含义、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集》中的《诫子书》。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如何修身立德、治学做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
- “静以修身”: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身,保持心性平和,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
- “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高尚的品德,避免奢靡之风对道德的侵蚀。
这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治家理念,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此外,这句话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许多学校、家庭乃至个人修身的重要格言,尤其在强调自律、简朴生活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诸葛亮集·诫子书》 |
作者 |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原文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含义 | 通过内心宁静修养自身,通过节俭培养品德 |
用途 | 家庭教育、个人修养、学校德育 |
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修身养德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励志、教育、人生哲学等领域 |
三、结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简朴,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与道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