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值率是裸车价还是落地价算】在选购汽车时,很多人会关注“保值率”这一指标。保值率指的是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剩余价值与原购买价格的比值。然而,关于保值率的计算方式,很多人存在疑问:它是基于裸车价(即厂商指导价)还是落地价(即实际成交价加上购置税、保险等费用)来计算的?
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两者的区别。
一、保值率的基本概念
保值率通常用于衡量一辆车在一定时间内的价值保持能力。一般来说,保值率越高,说明这辆车在二手车市场上的流通性越好,折旧越慢。
保值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 保值率 =(车辆当前残值 ÷ 购买时的价格)× 100%
这里的“购买时的价格”,就是我们常说的“裸车价”或“落地价”。因此,保值率的计算方式,关键就在于“购买时的价格”到底是以哪个为准。
二、裸车价 vs 落地价
| 项目 | 裸车价 | 落地价 |
| 定义 | 汽车厂商公布的销售价格,不含税费和附加费用 | 购车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包括裸车价、购置税、保险、上牌费等 |
| 是否含税 | 不含 | 含 |
| 是否包含其他费用 | 不包含 | 包含 |
| 常用于哪些场景 | 4S店报价、车型对比 | 实际购车成本、贷款计算 |
| 保值率计算标准 | 多数情况下使用 | 部分情况使用 |
三、保值率通常以裸车价为基准
在行业实践中,大多数汽车品牌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计算保值率时,采用的是裸车价,而不是落地价。原因如下:
1. 统一比较基础:裸车价是车辆本身的售价,不受地区、经销商优惠、购车政策等因素影响,便于不同车型之间的横向比较。
2. 数据来源稳定:许多保值率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厂商官方指导价或市场平均裸车价,而非每个消费者的实际支出。
3. 更贴近市场定价逻辑: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通常也以裸车价为基础,而不是考虑购车时的额外花费。
不过,也有部分机构或平台在计算保值率时,会参考实际成交价,即落地价,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车型或市场环境。
四、实际应用建议
- 如果你关心的是车辆本身的保值能力,应以裸车价作为计算依据。
- 如果你关注的是购车后的总体成本回收,那么落地价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 在选择二手车时,建议结合裸车价和落地价综合判断,避免因附加费用过高而低估车辆的实际价值。
五、总结
| 问题 | 答案 |
| 汽车保值率是裸车价还是落地价算? | 通常以裸车价为准 |
| 裸车价是否包含税费? | 不包含 |
| 落地价是否包含税费? | 包含 |
| 保值率计算中,哪种价格更常见? | 裸车价 |
| 什么情况下会用落地价计算保值率? | 部分平台或特定车型 |
综上所述,虽然“落地价”更能反映消费者的真实购车成本,但保值率的标准计算方式仍以裸车价为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你在选车、用车、卖车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