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复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复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01:46:4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复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一篇经典散文,出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逆境成才”与“安逸致败”的深刻道理,强调人要在困境中磨炼意志,在顺境中保持警惕。本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作为理解性默写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常见理解性默写题的总结与答案整理,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一、理解性默写题型归纳

题目类型 原文出处 答案 解析
1. 表示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句子 第一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强调成功前的磨难是必要的准备
2. 指出一个人若没有忧患意识,就会导致灭亡的句子 第二段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强调安逸环境对国家和人的危害
3. 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句子 结尾段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总结全文中心思想
4. 描述一个有作为的人需要经历哪些磨难 第一段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具体列举磨难形式
5. 说明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就人才的句子 第一段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强调逆境对能力的提升作用
6. 说明国家如果没有外患内忧,就容易灭亡的句子 第二段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强调内外环境对国家存亡的影响
7. 说明“忧患”与“安乐”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 结尾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简洁表达核心观点
8. 指出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历的五个方面 第一段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具体描述磨练过程

二、复习建议

1. 熟记关键句:掌握文中几处核心句子,尤其是“天将降大任……”和“然后知生于忧患……”等。

2. 理解句意: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 联系现实:结合现实生活或历史人物,思考“忧患”与“安乐”的现实意义。

4. 多做练习:通过不同题型(如填空、判断、选择)反复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三、结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仅是一篇哲理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奋斗与国家兴衰的普遍规律。通过理解性默写复习,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