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肿是什么意思】“痈肿”是中医术语,常用于描述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毛囊、汗腺等部位,具有红、肿、热、痛及局部功能障碍等特点。以下是对“痈肿”的详细总结。
一、痈肿的定义与特点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痈肿是由于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毛囊、皮脂腺或汗腺丰富的部位。 |
发病部位 | 常见于头面、颈部、背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
症状表现 | 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严重时可形成脓包,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 |
病程发展 | 多为急性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蜂窝织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
中医角度 | 中医认为痈肿多因湿热毒邪蕴结于肌肤所致,属“痈”“疽”范畴。 |
二、痈肿的成因
1.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 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等。
3. 局部皮肤损伤:如擦伤、蚊虫叮咬、毛囊炎等。
4.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卫生条件差易诱发感染。
三、痈肿的治疗方法
类型 | 方法 | 说明 |
西医治疗 | 抗生素、切开排脓 | 常用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
中医治疗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 常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 |
日常护理 | 保持清洁、避免挤压 | 不宜自行挑破,以免加重感染。 |
四、预防措施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
- 避免抓挠或挤压患处。
-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及时处理小伤口,防止感染扩散。
五、总结
“痈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有脓液形成。在现代医学中以抗生素和外科处理为主,在中医中则强调清热解毒、调理体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关键,同时注意日常防护,有助于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