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下石什么意思】“落井下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别人已经处于困境或失败的时候,趁机加以打击或侮辱。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遭遇不幸时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落井下石 |
拼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出处 | 《旧唐书·柳宗元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后世引申为“落井下石”) |
含义 | 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时,再给予打击或侮辱。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落井投石、乘人之危、火上浇油 |
反义词 |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仗义执言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落井下石”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但原意并非现在所指的“落井下石”。后来经过演变,人们将其引申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仅不帮助,反而进一步伤害对方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工作场合 | 同事因失误被领导批评,其他同事却在一旁嘲笑,这就是“落井下石”。 |
家庭关系 | 父母生病,子女不仅不照顾,还指责他们“自找的”,属于“落井下石”。 |
社会现象 | 有人因经济困难而破产,周围人却趁机索取财物,也是一种“落井下石”。 |
四、成语意义与现实启示
“落井下石”不仅是对他人行为的批评,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困境时,应保持同理心和善意。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而不是趁火打劫。
五、总结
“落井下石”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在他人处于弱势或困难时,不应乘机加害,而是应表现出同情与支持。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选择。